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初心如磐,在平凡中奋进
作者:严翠  发布时间:2021-04-14 09:01:23 打印 字号: | |

 “没有什么事迹,都是些平平淡淡的工作,不要推举我。”一边托举着打着石膏的胳膊,一边憨笑着拒绝同事的采访。在寿县人民法院,他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审理,却是案件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他是院内的“专业人士”,法官和当事人依靠着他的工作来明晰案件事实;他是院内的“多面手”,委托送达、信访化解、资产评估、伤残鉴定、信访化解 “事事通”。

郝佩武,51岁,中共党员,长着一张特别和蔼的脸,对谁的态度都是亲切有礼。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执行庭、正阳法庭、双桥法庭、审监庭、技术室工作,从书记员、审判员、法庭庭长再到诉讼服务中心的第一主任,历时整整26载。在初心的指引下,他用斗转星移间飞逝的青春滴灌着一个法院人朴素的理想:“守护公平与正义”。


一腔热爱,一往无前

3月9日上午8时许,一起诈骗罪的被告人叶某顺利被寿县看守所收监。此前,70多岁的叶某曾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为由申请取保候审,法官前往当地开庭后宣判叶某有期徒刑年,上诉后维持原判,叶某遂申请暂予监外执行。为严防“纸面服刑”,法院判决成一纸空文,3月2日,刑庭及法警大队抽调人力赶赴江西赣州往返2100余公里,于3月4日凌晨将被告人叶某押解至寿县县医院,等天亮后体检准备送监。由于被告人叶某年龄较大,又身患多种疾病,人送到了寿县看守所又被告知无法正常收监,必须要先做服刑能力鉴定。

案件承办法官与郝佩武联系已是当天下午,郝佩武清楚鉴定前置的环节比较复杂,为了不耽误送监,便第一时间准备文书材料与淮南中院联系办理相关手续,最终定于5日早上8点带被告人叶某至淮南第一人民医院做鉴定。因为从法院到鉴定医院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当天早上没到6点,郝佩武便赶到院里整理材料卷宗,6点半左右,郝佩武拿着材料起身准备到院子里等同事会合,想起还有要在半路跟车同行的同事,正准备下台阶的郝佩武腾出一只手掏出手机准备叮嘱同事不要延误约定的时间,电话刚接通,一米八几的大高个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裸露在外的双手都擦破了皮,闻声赶来的同事吓坏了,连忙扶起他,问他是否需要去医院,他拍拍衣服,忍着痛摆摆手:“没事,没事,赶快出发吧!”就这样踉踉跄跄的陪着大家把被告人押上了警车。

这一路上,郝佩武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微蹙着眉头,身边的同事还不知道,他的膝盖破皮流血已经将裤子浸湿。跟着排队挂号、检验,一个上午的时间,鉴定流程终于结束。随行的同事提醒郝佩武去检查包扎一下,但郝佩武怕影响下午的工作,在医院门口的药房买了几张创口贴和一瓶碘伏便和同事匆匆赶回院里。

 下午坐在办公室里翻看材料的郝佩武,觉得越来越不舒服,手臂由先前的隐隐作痛变成了痉挛式的阵痛,呼吸也变的粗重起来,额头也沁出一层冷汗。前来找他咨询问题的同事赵元松,看出了他的不适,硬拉着他坐上了自己的摩托车,把他载去医院。经检查,郝佩武左侧桡骨头骨折伴尺骨鹰嘴轻度脱位,医生面色凝重的建议手术治疗,说是保守治疗可能会影响后期功能恢复。郝佩武怕影响工作,一口给回绝了,硬是坚持打个石膏做保守治疗。郝佩武想回去立马上班,实在看不下去的赵元松拦住了他:“郝主任,伤筋动骨一百天,没你这样的,好歹要消消炎症吧,你快好好养着吧,鉴定有我呢!”一番迟疑后的郝佩武最终答应住院输液。住院的几天里,他还不放心鉴定材料的审核,害怕材料不全被退回,一来二去的增加业务庭工作量,也耽误案件进程,叮嘱同事把需要审核的材料送去医院。打着石膏,在医院里打着点滴办公的郝佩武只“请假”5天,随后就回到了他热爱的岗位上。

 

不惧病痛,兢兢业业

一天三针胰岛素,很多同事都难以相信,看上去高大健壮的郝佩武竟然被高血糖折磨了很多年。只有常在身边的同事最了解,因为工作的琐碎繁忙,他在办公室里晕眩过多少次。

从庭长到主任,从员额法官到审判辅助人员,他手中的工作没有少,肩上的责任没有减。很多身边的同事好奇为什么他放弃了二级机构的负责人职务和员额法官的身份,郝佩武笑而不语,其实他的内心早已笃定:“无论是审判执行一线的法官、法官助理、还是负责庭室记录的书记员,抑或是其他司法行政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每个人在岗位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能握指成拳,合力致远!”

郝佩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平凡。习惯性晕车的他坚持和同事一起外出送达,村镇集市,乡间小路,兜兜转转。为了鉴定事项顺利进行,他跟前跟后的协调工作。去年8月,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两家房屋墙连着墙,被告房屋翻盖后,原告方房屋发生不明原因渗水,双方交涉未果诉至法院。诉讼阶段,原告方申请鉴定房屋漏水原因。当时正值盛夏时节,郝佩武带着评估鉴定机构人员前往位于炎刘镇的争议地点,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仿佛要把人灼伤,郝佩武压抑着身体的不适,紧跟着前来引路的原告家人,把鉴定人员带到房前。两家人为一探究竟跟着鉴定人员登上房顶,不知是谁挑了头,你一言我一语的竟在屋顶上大吵了起来,害怕“战火”愈演愈烈,再生事端,在楼下没劝住的郝佩武不顾自己的身体,爬上了屋顶,顶着烈日的炙烤,苦口婆心地劝导了半天,终于将被告和原告拉了下来,鉴定流程得以顺利结束。

需要鉴定的案件都不是简单的案件,双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相持不下,而鉴定结果一般只能捍卫一方的利益,为此当事人对鉴定部门的不理解不信任是常有的事,遇到谩骂和不配合的当事人,郝佩武也渐渐习惯了。去年6月中旬,一起离婚案件需要评估合肥的一处房产,双方矛盾大,评估结束后女方揪住男方撕打起来,郝佩武上前劝阻,女方直接抓破了他的胳膊,忍着伤口火辣辣的疼痛,郝佩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控制住了现场局面。

几十年的法院工作,让郝佩武养成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思维。孜孜不倦的背后,是还原案件事实,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一起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廖某驾驶三轮车被涂某小汽车追尾后,廖某未摔下车子,身体未与汽车接触,可下车走路,与人对话,在事故现场未出现意识障碍,事发几个小时候后突发脑出血送医救治。廖某家人自行委托构成2级伤残,涂某在诉讼中申请重新鉴定,经双方协商后选择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为鉴定机构,案件委托后,该中心以案件复杂,无法判断为由退案。案件无法重新鉴定,自行鉴定结果又无法得到被告认可,这种结果不仅会影响到法官对案件的判断,也会影响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结果的信服。为了能够拨开阴霾,还原案件事实,郝佩武和同事们讨论了很多次,决定必须要找到一家能够担起重任的鉴定机构,通过查阅资料档案和电话咨询,最终列出了几家备选的有资质有实力的鉴定机构来供双方当事人选择。安徽天正司法鉴定中心最后得到了双方认可。谁知一接触到案件核心,鉴定机构又害怕伤残等级比较高,赔偿数额较大,一旦出现降级的结果,当事人家属会滋事,竟然打起了退堂鼓,打电话给郝佩武表示想要退案。箭在弦上,这个时候可不能给承办法官拖后腿,为了鉴定顺利进行,郝佩武耐心做工作,让他们秉公办理,双方的矛盾由他负责调和。天正司法鉴定中心也不负重托,组织精干力量,往返于各地医院进行咨询和会诊,最终得出结论,廖某本人患有“烟雾综合症”,车祸是诱发因素,廖某自身疾病也有一定的参与度,遂确认其伤残等级为4级。

案件顺利办结,身边的同事开玩笑问他就不怕当事人来闹么?郝佩武笑着说道:“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的平,结果公正比什么都重要。”


良善之心, 恪尽职守

在不同人的眼里,郝佩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位前辈、一位法官、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儿子和朋友……,每一个角色的内核都是良善和尽责。

他践诺初心,默默奉献,放弃了提拔晋升的机会,转换跑道成为别人脚下的臂膀,鼎力支持着他人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他自我坚守,公正廉洁,义正言辞的拒绝朋友打招呼、约饭局,多年的工作让他悟出一个道理:只要不贪,就没有推不了的人情,洁身自好,才是理直气壮的资本。

他敦厚善良,孝敬老人,和妻子携手照顾卧床的岳父,喂饭、擦背、洗澡,无微不至,他用坚韧和劳苦给老人撑起了一片晴空,树立起为人子女的榜样。

对事业的忠诚、对法律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这是他的初心和选择,面对过去,不需要用任何荣誉来彪炳,他想要的就是平凡中的真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为群众守护住“岁月静好”。


 

 

 
责任编辑:邢瑾
联系我们